头条创作挑战赛
1976年7月7日清晨,皮定均在秘书、参谋长等随行人员的陪伴下,匆匆赶赴义序机场,准备前往福建前线指挥一场大型军事演习。没想到,这趟航程却成了他生命的终点——飞机在途中发生了致命的空难,机上13人无一生还,包括皮定均在内。大家都没能预料到,令人痛惜的是,皮定均的生命就这样突然消逝……
当邓小平得知皮定均因空难离世的噩耗后,心情既沉痛又充满了忧虑。他迅速将杨成武召来,意味深长地说道:“到了用你大名的时候。”这番话究竟藏着什么深意呢?背后又暗示了什么?
展开剩余84%1976年3月,中央军委决定在福建组织一场大规模军事演习。这次演习的主要任务是由福州军区负责,并且从广州、武汉等其他军区调集了精锐部队来参演。由于演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意外,皮定均决定亲自前往现场指挥,确保演习顺利进行。
7月7日早晨,皮定均匆匆赶赴机场,甚至来不及吃早餐。与此同时,他从广播中听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——朱德元帅于1976年7月6日去世。皮定均一时间难以相信这消息,愣在原地,他转头问警卫员:“你听到广播里说的吗?这……这不可能是真的吧?”脑海中闪现着自己第一次见到朱老总时的情景,这一切仿佛又回到了眼前。
1946年,皮定均所率领的皮旅在突围成功后,中央命令加强与各解放区的联系和接应。然而,三个月过去,皮旅的动向仍然不明,大家甚至一度认为皮旅全军覆没。谁料,他们竟悄无声息地到达了延安。毛主席、朱德等中央领导得知这一消息后,非常高兴,亲自出面迎接皮定均。朱德老总握住皮定均的手,激动地说道:“你就是我军的一员虎将!如果我军的指挥员都像你一样英勇,那我这个老总就容易多了!”此后,皮定均所在的部队被改编为第五纵队,并由皮定均担任司令员。
从贫苦农家出身,到统领几十万大军,皮定均的成长凝聚了组织的培养、自己的努力和领导的教诲。朱老总的去世让他感到极大的痛惜,内心的伤痛难以言表。皮定均当时最想做的,就是立刻赶往北京,向老首长表达深深的感激和思念。然而,考虑到自己作为此次演习的总指挥,必须坚守岗位,他只能对警卫员说:“演习结束后,我们立即前往北京,为老总守灵。”然而,命运捉弄人,这竟成了他的最后心愿。
7月7日上午10点30分,皮定均一行搭乘的专机抵达漳州机场。原本打算乘车到演习现场进行视察,但考虑到演习规模过大,且皮定均打算尽快赶往北京,工作人员建议他改乘直升机从空中查看演习情况。
10点50分,皮定均一行乘坐直升机飞向东山岛上空。沿海的天气变幻莫测,刚才还是晴空万里,转眼间却乌云密布,雷电交加。在这种危险的气候条件下飞行,连拥有32年飞行经验的飞行员也无法确保安全。飞行员本打算找到一片空旷地降落,但突如其来的一座大山出现在他们面前。飞行员迅速进行绕行,虽然成功避免了撞山,但飞机的右侧却撞上了山壁。随着一声巨响,飞机在空中爆炸。
此时,空军指挥所无法接收到皮定均所在直升机的雷达信号,军长王子祥焦急地呼叫:“101!101!芝山呼叫,收到请回答!”然而,无论如何呼喊,始终没有回应。大约20分钟后,负责演习警戒任务的部队打来电话:“皮司令员乘坐的飞机在云霄山发生了事故,机上人员全部遇难……”皮定均去世时,年仅62岁。
这位驰骋中国疆场近半个世纪、功勋卓著的虎将,就这样以令人震惊的方式永远告别了我们……
1976年7月13日,皮定均的追悼会在福州举行,党中央和毛主席分别送来了花圈。皮定均的去世给党和军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。邓小平在此时召见了时任副总参谋长的杨成武,叹息道:“皮定均同志的突然离世,让我们都感到意外,但现在有件重要的事情需要我们一起解决。”
杨成武迅速答道:“请您吩咐,我一定竭尽全力完成!”邓小平深吸一口气,说:“皮定均生前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,这一职务至关重要。现在他去世了,我们需要选一位能干的将领来接替他。”
杨成武立即意识到邓小平的意思,但并未急于作答,而是静静地等着邓小平继续讲话。邓小平接着说道:“咱们军中有‘三杨’,但在‘三杨’中你是最能打仗的,能力最强。现在,到了用你大名的时候。中央决定让你去福州军区接替皮定均的职务,这不仅能增强军区的力量,对台湾和美国也会形成一定震慑。”
许多人认为,从北京调往福州,且从副总参谋长升任军区司令员,似乎是一个降职的决定。那么,邓小平为何会选择杨成武呢?杨成武最终是否答应了这一职务?
杨成武自年轻时便受革命思想影响,积极参与各类革命活动。1929年,他加入了长汀县的农民暴动,随后参军,展开了漫长的军事生涯。作为红军时期的一员,他屡次担任重要职务,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华和勇猛的战斗力。在长征途中,他带领部队突破重围,为红军的成功到达陕北立下赫赫战功。抗战期间,杨成武带领部队屡屡击败日军,最著名的莫过于他在河北雁宿崖一带的伏击战,成功击毙了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的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。
经过多年拼搏,杨成武赢得了革命战争时期的巨大荣誉。正因如此,邓小平在考虑福州军区司令员人选时,首先想到了杨成武。那么,为什么不直接从福州军区内部选一位熟悉军区的将领呢?
原因很简单:杨成武不仅具备极强的组织能力和战斗力,而且他本身就是福建长汀人,熟悉当地的气候和环境,能迅速与地方部队打成一片。更重要的是,他曾在海上作战,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,这使他成为一个震慑台湾和美国的重要人选。
杨成武不负众望,上任后,福州军区的情况逐渐好转。1979年,邓小平因工作压力增大,决定不再兼任总参谋长职务,并计划对领导班子进行调整。此时,邓小平便想到了杨成武,认为他是接替总参谋长的最佳人选。杨成武当时65岁,身体健康,经验丰富,因此被认为是理想的人选。
然而,这时意外发生了。由于杨成武太过坚持原则,得罪了一些人。当他们得知杨成武将接任总参谋长后,立即提出反对意见。在考虑到各种影响后,邓小平无奈地改变了人选,最终将这一职务交给了杨得志。
1980年1月,杨成武继续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,而不再是副总参谋长。1983年6月,他被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,正式告别了福州军区。2004年2月14日,杨成武因病去世
发布于:天津市杨方配资-股票投资配资-贵阳配资网-杠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