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解放战争开始,人民军队便以“中国人民解放军”这一名称为人所知。然而,这一名称并非在解放战争爆发时就统一使用,而是根据不同部队的实际情况,在不同的时间逐步开始使用。那么,究竟是哪支部队最早使用“解放军”这一名称呢?
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,并非长江以北的战斗部队,而是活跃在广东西南地区的“南路解放军”。华南地区的人民武装力量较为著名的有“东江纵队”,此外,还有几个较为知名的部队。比如,1944年11月,广东省委成立了“珠江纵队”和“广东人民抗日游击军”。
1945年1月19日,中共南路党组织将“广东人民抗日游击军”改名为“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”,当时的总兵力约为6000人,司令兼政委是周楠,参谋长是李筱峰,政治部主任则是温焯华。由此,“南路解放军”成为我军历史上第一支以“解放军”命名的部队。南路解放军成立后,立即投入到对日反攻的战斗中,迫使日军只能缩守于几个港口城市。
抗战胜利后,蒋介石表面上释放出“和平烟幕弹”,但实际上加紧了内战的准备。对于控制南路解放军的核心区域,蒋介石决定采取强硬手段,调集了新1军、第46军等精锐部队进行围剿。由于双方力量悬殊,南路解放军无法与之正面抗衡,不得不放弃已占领的解放区,像红军长征时那样开始向广东广西边境的“十万大山”地区转移。
展开剩余76%南路解放军并非一个统一的大型集团军,而是由若干个解放区的游击队组成,主力部队来自雷州游击队改编而成的第一团,又称“老一团”。老一团团长黄景文,政委唐才猷,团员约800人。在转移过程中,老一团得知湛江遂溪县的一个日军机场刚刚被国民党接管,守军仅为一个连,黄景文决定趁机袭击,补充弹药。
1945年10月10日,老一团派出侦查员摸清机场防御情况后,夜间突袭了毫无防备的敌人,成功全歼守军,并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,包括20毫米火炮2门、70毫米加农炮2门、重机枪3挺、飞机用机关枪8挺、步枪130余支和子弹3万余发。经过一番艰苦跋涉,老一团成功抵达十万大山地区,随后通过发动群众,建立起了革命根据地,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等一系列运动,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斗争。
与此同时,老一团还四面出击,袭击国民党部队。第二营则挺进中越边境的少数民族地区,与当地少数民族首领结盟,建立了人民政权。十万大山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高度警觉,派出重兵进行追剿。局势紧急,南路解放军决定请示延安,请求进入越南进行整训。
当时的越南局势非常混乱。虽然越南是法国的殖民地,但二战期间,日军趁法国投降德国,成立了傀儡政权,逼迫法国同意日军占领北越。随着战争进展,日本逐渐取代法国,全面占领越南。与此同时,以胡志明为首的越南共产党开始组织抗日运动,并于1941年成立了“越南独立同盟”,宣布脱离法国统治,并抵抗日军侵略。
1945年8月,越盟看到日本即将战败,便发起了“八月革命”,反攻日军。由于越盟是全民族性质的政权,获得了英美的认可,甚至在英美的帮助下,控制了整个越南,并成立了“越南民主共和国”。然而,抗战胜利后,法国迅速返回越南,英美帝国主义的支持逐渐消退。随着法军开始清剿越盟,越盟军队节节败退,胡志明急需外援。
在此背景下,当得知中国共产党部队有意进入越南进行整训时,胡志明迅速同意。1946年3月,老一团便进入了越南北部地区。尽管越盟军队名义上为国家军队,实质上却缺乏战争经验,而老一团则有着丰富的抗战经验。越军对此非常欢迎,将老一团列为自己的军事顾问,老一团的战士也被当作“教官”,并受到越盟的物资支持。事实上,越军从此称中国解放军为“老师”,这并非仅仅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,而是早在1946年就已经开始了。
老一团经过整编后,开始准备回国,但依然留下了一些军事顾问和战士支援越南抗法战斗。许多人在这场战斗中为越南的独立献出了生命。老一团回国后,逐渐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纵队的主力部队,直到1949年,参与了南下野战军部队的接应工作,为解放大西南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在解放战争的5年里,南路解放军先后与日军、国民党反动派、法国殖民军以及地方武装作战,足迹遍布两国四省,成为了一支具有传奇色彩的军队。
(参考资料:《中国共产党历史系列辞典》《湛江日报》《茂名日报》)
发布于:天津市杨方配资-股票投资配资-贵阳配资网-杠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