戴高乐主义与马克龙的传承
“法国是世界大国,有着独立思考的能力,无需任何国家干涉。”
这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去年4月在访华时说的话,话语中透露出他对美国干预法国和欧洲内政的强烈不满。这一番直白的言论,再次展现了马克龙所秉持的“戴高乐主义”精神。那么,马克龙是否能够真正继承戴高乐的遗志,成为第二个戴高乐呢?
戴高乐主义的起源
展开剩余86%20世纪40年代中期,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,冷战逐渐拉开帷幕。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,欧洲传统的资本主义强国——英国、法国、德国等,纷纷衰落,而美国和苏联两大超级大国则迅速崛起。曾经统治世界几个世纪的欧洲列强,最终沦为附庸。然而,法国这个民族却拒绝接受这一命运。
虽然法国加入了北约,站在了美国一边,但很快,戴高乐就意识到,作为北约成员国的法国并不适合重新崛起。他认为,依附北约的法国将面临严重的长期风险,甚至会损害自己的国家利益。例如,联邦德国在北约的支持下,快速重新武装,而与德国有深仇的法国自然难以接受。再比如,法国在北约中被边缘化,这对于法国人来说不可忍受。
因此,戴高乐从第四共和国时期开始,便对北约产生严重不满,并逐步对其失去兴趣。戴高乐明确表示,如果他有机会领导法国,他一定会带领法国退出北约。早在成为法国总统之前,戴高乐就曾坚决表示:“如果我能够领导法国,我一定会退出北约,这是一个与我们的独立和利益对立的组织。”
戴高乐深知,冷战终将结束,东西方的格局也会发生变化。作为欧洲的传统大国,法国完全有能力重返世界舞台。因此,他在上台后急切地想要打破冷战格局,超越雅尔塔体系,并为法国争取更大的话语权。
为实现这一目标,戴高乐的第一项外交行动就是向美英两国递交了一份秘密备忘录,提出三国共同管理北约的想法。但美英两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法国的提议。面对这样的困境,戴高乐转而寻求欧洲内部的支持,主动向德国伸出橄榄枝,试图与德国共同构建新的欧洲秩序,并将法国置于核心地位。
摆脱美国的控制
1960年,法国成功引爆了一颗核弹,标志着法国真正具备了独立的核能力。这一举措进一步增强了法国的独立性和自信心。1966年,法国正式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,这标志着法国与美国的矛盾进一步加剧。
尽管戴高乐的战略并未完全成功,欧洲联合的进程也未像他预期的那样迅速推进,但他毫不妥协的态度以及维护法国独立的努力,深深影响了后来的法国领导人。戴高乐坚持的“不向霸权屈服”的精神,最终形成了“戴高乐主义”,并影响了几代法国人的外交政策。
马克龙:戴高乐主义的继承者
马克龙,法国现任总统,正是戴高乐主义的继承者。1977年出生的马克龙,从小就生活在祖父家中,而他的祖父是一位忠实的戴高乐主义者。马克龙自小便耳濡目染,深受戴高乐精神的熏陶。他常常听祖父讲述戴高乐如何带领法国重生,如何让法国避免沦为美国的附庸。
尽管马克龙从未亲眼见过戴高乐这位历史英雄,但戴高乐的名言“如果法国无法重返世界之巅,那就不是法国”深深烙印在马克龙心中。家庭背景以及对戴高乐事迹的了解,使得马克龙从年轻时就立下了践行戴高乐主义的志向。
1999年,马克龙大学毕业后,曾在法国著名学者保罗·利科教授身边从事学术研究。这段经历使得马克龙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法国历史的重要性,也坚定了他投身政治,继承戴高乐主义的决心。
2003年,马克龙转行从政,并在国家行政学院深造,这是培养许多法国政界精英的地方。马克龙在这里深入学习了戴高乐的外交理念,并逐步形成了自己对于法国未来方向的思考。
马克龙的外交政策
2017年,马克龙当选为法国总统。在上台后的第一时间,他便开始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对戴高乐主义的认同,进行外交重塑。马克龙坚决主张法国需要独立于美国,领导欧洲走向自主与联合。特别是在特朗普总统任内,马克龙与美国的关系日益紧张。
马克龙的外交政策中,最显著的两大举措就是摆脱美国的控制,并领导欧洲。马克龙公开在联合国大会上宣扬法国将捍卫多边主义,反对单边主义,指责美国在全球事务中的过度干预。他的这一立场清晰表明了他继承戴高乐主义的决心,即通过多边合作、减少对中东的干预以及与北约保持距离,摆脱美国的束缚。
在此期间,法国还积极与其他大国保持平等关系,包括加强与非洲的反恐合作,推动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外交接触等。尤其是在俄乌冲突爆发后,马克龙亲自前往莫斯科,与普京进行对话,尝试调解局势,为欧洲争取更多的稳定和安全。
结语
戴高乐曾在美苏两大阵营对立的背景下,敢于挑战冷战格局,虽然他未能完全成功,但戴高乐主义却成为了法国外交政策的核心理念,激励了无数法国人。
马克龙,作为戴高乐主义的忠实继承者,上台后迅速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,致力于让法国摆脱美国的影响,重塑欧洲的独立地位。未来,马克龙能否像戴高乐一样引领法国和欧洲走向更强大的国际地位,仍然是个未知数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马克龙将继续坚持戴高乐主义,推动法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。
发布于:天津市杨方配资-股票投资配资-贵阳配资网-杠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